海外學中文者近一億 漢語教學風行全球
2005年11月08日10:56隨著中國經濟迅猛發展、綜合國力逐步增強,近年來全球掀起一股“中文熱”。而在這股熱潮下,一個規模巨大的漢語教學培養訓練大市場正在形成。
泰國中文學校紛紛來華︰全球“中文熱”縮影
10月份正值泰國學校假期,泰國漢語教學中心校長符和南帶著10多個泰國學生來到北京實地體驗“地道”的中文教學。
“這個時間段很好,中國學校都在上課。泰國小同學們來到中國后很興奮,學習積極性很高。”符和南說。作為此次只有半個月短期“遊學”的“孩子王”,他時間很緊︰除了帶隊外,還要不停走訪多所學校,以汲取更多教學經驗和尋求合作機會。
泰國漢語教學中心成立于2001年。短短三年時間裡,在泰國各地已經開設了十余所分校。該中心在4家政府和私立學校內接管了標準化中文管理,並為泰國50所學校進行中文教師培養訓練。該中心被稱為泰國十大潛力漢語培養訓練機構。符和南此行前,他的學校已和中國民眾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同濟大學等十余家中國高校簽訂了派遣教師協議。
“我們希望能與中國更多學校合作,進一步提升漢語教學水準。”儘管已有不少來頭不小的合作伙伴,但符和南好像對中國名校仍“如飢似渴”。
就在符來京前兩月,另一所以漢語教學為主的學校──“中國天津實驗中學泰國分校”在曼谷揭牌。天津實驗中學辦公室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天津市學校在海外首次設立分校,也是中國中學的首個泰國分校。“我們負責提供優秀漢語教師和中文教材。”這位人士說,“分校正式成立前,泰方合作學校已有30多人前來我校參加培養訓練。”
近年來,泰國越來越多學校前來中國,尋求進行漢語教學合作。而作為中國長期友好鄰邦的泰國,其對漢語教學的熱情,已成為全球“中文熱”的一個縮影。
在法蘭西,英語、日語、西班牙語培養訓練市場的年成長率是2%至4%,漢語則高達38%;在日本,漢語已成為繼英語之后的第二大外語;在澳洲,漢語已經超過義大利語,成為澳洲第一外語;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公佈的報告,中文在美已成僅次于西班牙語的第二大外語……
中國經濟“火車頭”助推“中文熱”
符和南告訴記者,中泰兩國文化相近,兩國友好往來源遠流長,這是“中文熱”在泰國經久不衰的歷史原因。“近些年來中泰兩國經貿交往日益加深,則是泰國對漢語教學需求旺盛的直接原素。”
“中泰兩國經濟互補性很強,中國作為亞洲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火車頭’的作用日益顯現,包括泰國在內的東南亞各國,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直接受益者。‘早期斬獲計畫’的實施,已經證明了這一點。”符和南說,“中國-東協自貿區進程的穩步推進,將進一步使‘中文熱’升溫。”
“中文熱”風行全球的背后,無疑是中國以經濟實力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的逐步增強。
以日本為例。近年來,中國已成為日本最大的進口國和退場門國。與此相對應,在日本有近200萬人學中文,500余所大學幾乎全部開設了中文課。漢語在日本已成為英語之后的第二外語。
另一個例證是,由中國政府頒發的HSK漢語水準考試等級證書,被越來越多的國際機構和跨國公司用作衡量員工漢語水準的標準,有的還與工資水準掛鉤。這使得一些與中國有生意往來的外國公司的員工,對這個有“漢語托福”之稱的考試趨之若 。
“一種語言變成世界的大量增長的需求,本身就代表這個國家、民族的地位,及其綜合國力和形象,更重要的是代表各國對這個國家未來的預測。”中國教育部次長章新勝對媒體如是說。
“中文熱”催生漢語培養訓練大市場
在全球“中文熱”中,一個漢語培養訓練的大市場正在形成。這個市場的規模究竟有多大?目前尚無一個準確的測算。
但根據一個較為公認的估算結果,中國國內針對外國人的漢語培養訓練市場,僅非學歷教育收入大概每年為20億民眾幣。以此可以大致看出全球漢語培養訓練市場所在的數量級︰目前,世界上學習漢語的人數將近1億人,每年到中國來學習的外國遊學生有8萬多人。
漢語培養訓練大市場不僅其現實規模可觀,未來增長潛力也不容忽視。這一點,可以從“漢語教師荒”中得到證明。
來自中國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數字是:馬來西亞漢語教師缺口9萬,印尼缺口10萬。國家漢辦主任嚴美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解釋說,這些數字都是我國教育訪問團出訪時對方國家提出的。據介紹,日本、韓國、泰國、菲律賓、越南、印尼、中亞五國、印度、巴基史丹等周邊國家對漢語教師的需求非常迫切;非洲、阿拉伯地區、南美也有要求;而歐洲、北美、澳洲、紐西蘭等發達國家,也都希望得到中國幫助。
為解決這一問題,同時也為滿足全球不斷增長的漢語教學需求,政府和市場兩個層面上都積極行動起來。
一方面,“國際漢語教師志願者計畫”應運而生。根據中國政府和其他國家政府達成的協議,中國政府將每年向相關國家派出一定數量的志願者,支持他們的漢語教學。同時,在全球建立100所“孔子學院”的計畫也從去年開始啟動,用于在全球推展漢語,進行漢語教學和培養訓練。
另一方面,私人資本也開始積極介入。像泰國漢語教學中心這樣的漢語培養訓練機構、學習也越來越多,在推展漢語這一進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者/王小波)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賀霞)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