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10, 2006

全球興起中文熱﹕中文能否取代英文﹖

2006年1月24日3:7:5(京港台時間)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魏城/最近﹐英國海濱小城布萊頓一家中學決定把中文普通話列為必修課。這一看似平常的教務決定﹐立即成為英國許多著名傳媒紛紛報道的熱門新聞。(chinesenewsnet.com)

這些傳媒都指出﹐盡管英國已有大約100家中學開設了漢語普通話課程﹐但這家名為“布萊頓學院”(Brighton College)的著名私立中學﹐是第一家把漢語普通話列為必修課的英國中學。(chinesenewsnet.com)

在頭版報道此事的《每日電訊報》引述該校校長理查德‧凱恩斯(Richard Cairns)的話說﹕“我的關鍵工作之一就是﹐確保本校學生為21世紀的諸多現實做好准備﹐其中一個現實就是﹕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在全球首屈一指。”(chinesenewsnet.com)

《泰晤士報》報道說﹐雖然凱恩斯從來沒有去過中國﹐但他在澳大利亞度假時﹐聽到當地傳媒說﹐中國經濟規模即將超過英國﹐便從中獲得“靈感”﹐來到布萊頓學院擔任校長的第一周﹐他就作出了這個決定。(chinesenewsnet.com)

英國廣播公司(BBC)英文網分析說﹐凱恩斯的決定並非是他個人的“心血來潮”﹐而是反映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日益凸顯的重要性。BBC還指出﹐英中之間的經貿聯系自然也帶動了兩國的文化教育交流﹕預計2010年前英國對中國的出口將增加三倍﹐英國政府因此要求英國所有中學和大學在今後五年之內都要在中國找到一家“姊妹學校”。(chinesenewsnet.com)

全球熱潮(chinesenewsnet.com)
其實﹐中文熱並不局限于英國。據中國官方最新的統計數字﹐全球學習漢語的人數目前已超過3000萬﹐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幾萬所中文學校﹐其中學制比較完備﹑校舍比較固定的中文學校大約有6000多所﹐另外還有2300所大學開設了漢語課程。(chinesenewsnet.com)

今年1月5日﹐美國總統布什宣布啟動“國家安全語言”計劃﹐加緊培養美國的外語人才﹐其中漢語與阿拉伯語﹑俄語﹑印地語﹑波斯語一道﹐被列為美國最急需語言人才的“關鍵”外語。(chinesenewsnet.com)

美國大學理事會(The College Board)的“世界語言項目”曾在2003年進行過一次調查﹐詢問全美的中學是否考慮把意大利語﹑俄語﹑日語和中文列為“進階先修課程項目”(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調查結果使該項目主管人員大吃一驚。該項目主任湯姆‧麥茨(Tom Matts)後來對傳媒說﹕“50所學校選了俄語﹐175所中學選了日語﹐240所挑了意大利語﹐但選擇中文的學校高達2400所﹐是其它任何語言的至少10倍﹗我們根本不知道美國中學對開中文課竟然會有如此不可思議的濃厚興趣﹗”(chinesenewsnet.com)

至于美國大學生學習中文的熱情更高。據估計﹐過去五年之中﹐美國大學生學習漢語的人數至少增加了20%﹐其中加州一些大學注冊學中文的人數更增加了64%。(chinesenewsnet.com)

在日本﹐則有近200萬人學中文﹐500余所大學幾乎全部開設了中文課﹐漢語在日本已成為英語之後的第二外語﹔在韓國﹐學習中文的人數近40萬﹐每年都有兩萬人參加漢語水平考試﹐其成績已成為韓國許多大企業用人及升職的標准之一。(chinesenewsnet.com)

在歐洲大陸﹐漢語熱也迅速升溫。法國教育部在中學積極推動中文與法文的雙語教育實驗計劃﹐有百余所法國中小學開設了中文課﹐百余所法國大學開設了中文專業﹔德國學漢語的人數﹐這幾年間增加了五倍多﹐中文在德國許多州成為中學會考的科目。(chinesenewsnet.com)

無論東西﹐不管何處﹐人們對學中文的熱情程度﹐基本上與中國經濟的繁榮程度成正比。(chinesenewsnet.com)

“漢字紋身熱”(chinesenewsnet.com)
此外﹐在歐美﹐幾乎與中文熱同步﹐還有一股民間自發興起的“漢字紋身熱”。(chinesenewsnet.com)

如果說﹐在西方學中文的﹐大多是社會中上層人士的話﹐那麼﹐身上刺漢字的﹐則是三教九流﹐上至紳士雅皮﹐下至販夫走卒﹐什麼人都有。(chinesenewsnet.com)

誰也無法確切說清這種“漢字紋身熱”最早起自何方﹑興于何時。但據我個人在英國的觀察﹐就像任何時尚的流行一樣﹐“漢字紋身熱”在英國似乎不是一個漸進過程﹐而是一種“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突發局面。(chinesenewsnet.com)

也許是因為英國氣候陰冷﹐且不說秋冬﹐即使是春夏﹐大部分日子裡人們也都是長衫遮臂﹐所以﹐盡管“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當然是個炎熱的夏日)﹐紋身者傲然示人還都是些光怪陸離的圖騰﹑圖案和英文呢﹐但一年後的某一個奇熱的夏日﹐紋身者向路人炫耀的已經是爭奇斗艷的“方塊字”了。(chinesenewsnet.com)

有趣的是﹐許多英國人只知道身上刺漢字很“酷”﹐但並不知道這些漢字意味著什麼。有一年夏天﹐我見到一個白人小伙子胳膊上紋著一個大大的“媚”字﹐我問他是否知道這個字的含義﹐他坦率地說不知道﹐當聽我說這個字只適用于描述女性時﹐他才非常尷尬地表示﹐紋身師也是像他一樣不懂中文的年輕白人﹐比著一本中文字帖“依樣畫葫蘆”﹐他還強調說﹕他會盡快要求紋身師除掉這個字。(chinesenewsnet.com)

不知道有沒有專家研究過“漢字紋身熱”在西方流行的社會心理學﹖在一個普通觀察者的我看來﹐盡管這一現象中不乏中國文化的神秘﹑方塊字的美感以及所有人種對“異國情調”的追求等文化因素﹐但“中國制造”全球熱銷﹑中國商品家喻戶曉等經濟因素﹐也不能說與這一時尚毫無關系。(chinesenewsnet.com)

語言盛衰﹐有跡可循﹖(chinesenewsnet.com)
無人否認強勢語言與強勢經濟之間的聯系。英語成為流傳最廣的第一大國際化語言﹐自然與英國這個“撮爾小島”數百年的海外軍事﹑領土﹑殖民三方面的擴張緊密相關﹐但也與英美資本主義在全球的經濟擴張有著很大的關系。眾所周知﹐非洲各國內部部落繁多﹐語言無數﹐常常為缺乏一個統一的“國語”而苦惱﹐但在東非﹐卻有一種流行多國的語言──斯瓦希裡語﹐最初就是由在東非一帶經商的商人傳播開來的商業語言。(chinesenewsnet.com)

反過來﹐弱勢語言也與弱勢經濟相關。語言學家們認為﹐語言的滅絕與物種滅絕模式有許多相似之處﹐一種語言在面臨強大的外來語的威脅時﹐如果它沒有足夠多的年輕人口或在經濟上能生存與發展的人口使用﹐它就可能被外來語所吞噬。(chinesenewsnet.com)

西方一位語言學家說﹐衡量一個語言的強弱有三個指標﹕第一是人口﹐即使用這種語言的人口數量﹐第二是典籍﹐即使用這種語言所產生的典籍數量﹐第三是經濟實力﹐即這種語言使用者的物資財富數量。(chinesenewsnet.com)

中國作家韓少功甚至套用最後一個指標來評判中國方言之間的盛衰消長﹕“香港比較富﹐所以以前粵語在大陸也很時髦﹐發了財的大陸商人們都可能說幾句粵式普通話。後來香港有經濟危機了﹐需要大陸‘表叔’送銀子來﹐開放旅游﹐開放購物﹐于是普通話又在香港開始吃香。這種時尚潮流的變化後面﹐也是錢在起作用。”(chinesenewsnet.com)

由于中國是第一人口大國﹐漢語一直是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超過英語﹐但因為中國經濟相對落後﹐全球學習中文的人數卻遠遠低于英文學習者。漢語在西方的影響力甚至不如日語﹐例如﹐在英國﹐許多旅游小冊子的文字包括日文﹐卻沒有中文﹐原因很簡單﹕來英國旅游的日本人人數遠遠超過中國人。(chinesenewsnet.com)

但如今﹐局面似乎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中國華東師范大學國際中國文化學院的王幼敏說﹐縱觀現代歷史﹐世界上有過兩次“漢語熱”。第一次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由于中美關系緩和﹐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在美國興起了學習漢語的熱潮﹐並影響帶動了整個西方世界的“漢語熱”。至八十年代初﹐日本成為經濟大國﹐“漢語熱”遂被“日語熱”所取代。第二次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由于日本經濟不景氣﹐而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騰飛﹐世界上再度興起“漢語熱”﹐至今方興未艾。(chinesenewsnet.com)

如今﹐較高的漢語水平﹐正成為跨國公司職場競爭的一大優勢。一位美國哈佛大學MBA專業2005年畢業生介紹求職經驗時說﹕“凡簡歷上寫著懂中文的人都炙手可熱。”在華投資的跨國企業有10多萬名外籍高層主管﹐其漢語水平高低也影響著他們的業績和發展﹐所以﹐中英雙語人才的薪水與不懂中文者相比﹐往往能高出一大塊。另外﹐隨著中國人腰包漸鼓﹐出境旅游者也逐年增加﹐精通漢語的海外導游﹐因此也可以有多幾倍的薪水。(chinesenewsnet.com)

綜合國力
當然﹐完全用經濟因素來解釋語言的興衰強弱﹐又走到了另外一個極端。如果徹底排除歷史﹑文化﹑地理等諸多其它因素﹐你就無法理解為什麼德國﹑日本的經濟實力遠遠超過西班牙﹐但德語﹑日語的國際普及度卻不如西班牙語。一個國家僅僅通過“拼經濟”所達致的單純的經濟大國地位﹐並不一定能夠同時保證該國語言在國際上的強勢地位。(chinesenewsnet.com)

盡管國際上有著種種預言﹐稱中國經濟規模將在本世紀某某年之前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但中文要取代英文成為第一大國際化語言﹐還有更長的路要走。(chinesenewsnet.com)

中國當局對這一點似乎已經有比較清醒﹑理性的認識。中國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楊光說﹕“現在互聯網上85%是英語﹔在聯合國各種場合中使用的語言﹐95%也是英語﹐漢語的使用率只佔到百分之零點幾﹔在國外舉行的國際會議上基本沒有使用漢語的。英語對其他語言文化的擠壓是非常明顯的﹐實際上﹐漢語在國際環境下的發展受到了某種制約。當前﹐漢語還面臨著不少挑戰﹕全球化背景下﹐外來語的影響和沖擊﹔信息化條件下﹐語言研究水平亟待提高﹔國內眾多的方言﹐使漢語缺乏內部的一致性﹔文字尚不夠規范等等。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漢語才有可能成為強勢語言。”(chinesenewsnet.com)

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主任陸儉明也認為﹐單純的經濟實力無法完全決定語言的國際地位﹕“一種語言能不能成為強勢語言﹐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首先是國家實力。試想﹐如果在美國的每個州都有幾家中國大公司﹑大工廠﹐made in china變成made by china﹐不會漢語就將直接影響到普通美國人前程的時候﹐你用不到宣傳﹐漢語就會很快在美國成為一種強勢外語。其次是教育和科技。現在理工科的學生要想在該領域學有所成﹐哪個敢不看英文文獻。教育和科技的領先地位讓某些語言成為‘硬通貨’。假如有一天﹐人們要想在某一學科領域的研究上有所突破與發展必須要查閱相關的中文文獻﹐到那時漢語自然會逐步成為一種強勢語言。”(chinesenewsnet.c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